一、系(xi)統定義與核心價(jia)值
蟲(chong)情監測(ce)站是基于物聯網技術的智能(neng)蟲(chong)害(hai)(hai)監測(ce)預警(jing)系(xi)統,通過(guo)光波誘捕、AI圖像識別(bie)、數據建模等手段,實(shi)現害(hai)(hai)蟲(chong)種類(lei)識別(bie)、密度統計及災害(hai)(hai)預警(jing)。其核(he)心價值在于:
- 精(jing)準防控 :減少農藥濫用,提(ti)升綠色防控水(shui)平。
- 趨勢預判 :基于蟲情(qing)數(shu)據構建種群動態模型,預測(ce)蟲害爆發周期(qi)。
- 科學決(jue)策(ce) :指導(dao)植(zhi)保無人機(ji)、自走式施藥機(ji)等設備(bei)實施靶向作業(ye)。
二(er)、系統組成與工作流(liu)程
1. 誘(you)捕單元
- 光波誘蟲 :
- 波(bo)長(chang)范圍(wei) :320-680nm(主峰365nm黑光燈+520nm綠光增(zeng)強)
- 誘捕效率(lv) :鱗(lin)翅(chi)目/鞘翅(chi)目害(hai)蟲捕獲率(lv)≥95%(半徑50m范(fan)圍)
- 滅蟲處理 :
- 遠紅(hong)外(wai)殺蟲(chong) :致死率≥98%,蟲(chong)體(ti)完整率≥90%
- 智能烘干 :40℃恒溫烘干,防止蟲體(ti)腐爛
2. 圖像采集單元
- 高清(qing)攝像頭(tou) :
- 分辨(bian)率:500萬像素(su)(2592×1944)
- 顯微(wei)成像:支持0.1mm級微(wei)小害蟲(chong)識(shi)別
- 分散(san)平鋪機構 :
- 振動馬(ma)達+傳送帶(dai),蟲體(ti)平鋪密度≤5只/cm2
3. 數據傳輸與處理
- 邊(bian)緣計算模塊 :
- 本地AI識別(YOLOv5模型),識別速度≤0.5秒/只
- 支持(chi)30天離線數(shu)據(ju)存儲(chu)
- 通信協議(yi) :4G/5G/NB-IoT,斷(duan)網續(xu)傳(chuan)時(shi)長≥72小時(shi)
五、典型應用場景
1. 大田(tian)作物(水稻/小麥)
- 案例 :長江流域稻(dao)區,二化螟識別準確率(lv)92%,施藥次(ci)數減(jian)少2次(ci)/季(ji)。
- 數據(ju) :蟲害(hai)預測(ce)模型(xing)提前7天預警,防控(kong)窗口期延長48小時。
2. 果園與(yu)茶(cha)園
- 應用 :柑橘園實蠅監(jian)測(ce),通(tong)過(guo)氣味誘(you)芯(xin)+光波復合誘(you)捕,捕獲(huo)效率(lv)提升60%。
- 技術 :顯微成(cheng)像(xiang)識(shi)別實蠅(ying)產(chan)卵孔特征,準確率≥88%。
3. 設施(shi)農業(溫(wen)室/大棚)
- 功能 :白粉虱(shi)/薊馬(ma)微型害蟲監測,0.5mm級識別精度。
- 參(can)數 :單站覆蓋面(mian)積1-3畝(mu),蟲體烘干完整率(lv)≥95%。
七、部署方案與(yu)成本
1. 基礎(chu)版(單體站)
- 覆(fu)蓋面積:露地50-100畝,設施農(nong)業(ye)10-20畝
- 配置:標(biao)準(zhun)誘捕倉+4G通信模(mo)塊(kuai)
2. 組網(wang)版(區域監測)
- 覆蓋面積:5000畝(10臺組網)
- 功能:蟲害遷移(yi)路徑分析、熱區動態追(zhui)蹤
八、運維與升級
- 遠程(cheng)診斷 :誘(you)蟲燈壽(shou)命監(jian)測(>10,000小時(shi)自動提醒更換)
- 模型迭代 :每季度更(geng)新(xin)(xin)害蟲識別庫(ku)(新(xin)(xin)增物種≥5種/次)
- 能(neng)源管理 :太陽能(neng)供電(dian)(60W板(ban)+50Ah電(dian)池(chi)),無(wu)日照續航≥15天


